欢迎大家参加!
报告摘要:
晶格无序化是一种众所周知的调控半导体光电特性的方式。但是由于晶格无序总是伴随着有害的复合位置,无序化的半导体常常不能够将光能很好地转换成电能或其他能量。本次报告将介绍一种所谓“无序工程”的半导体无序化新方式,它可以使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具有更高效的光吸收和转化能力。
报告人简介:
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分别于1996、1999年取得物理学学士及凝聚态物理硕士学位,于2004年获得新加坡国立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2006-2008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其间也是美国劳伦斯国家实验室材料科学部的访问科学家;2010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并作为研究员加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从事半导体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工作;2011年,被评为吉林省年度百名高层次创新创业引进人才;2015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入选吉林省第五批拔尖创新人才第一层次;2016年,获聘“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
刘雷研究员主要从事半导体光电材料的能带结构、缺陷杂质性质的分析及表征研究,致力于以能带工程手段提高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的电光及光电转化效率;发表《Science》、《Chemical Reviews》、《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高水平学术论文100余篇,SCI他引4000余次。
欢迎大家参加!
欢迎大家参加!
报告摘要:自旋电子学是凝聚态物理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是一门研究如何操控电子自旋以及利用电子自旋设计新型电子器件的交叉学科。如硬盘是利用巨磁阻效应设计出来的电子自旋器件。另一方面,手性分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工制备材料中,如DNA、蛋白质等生物分子、手性纳米管等。通常情况下,自旋相关效应只发生在包含磁性元素或具有较大自旋-轨道耦合元素的体系中,是不可能在有机分子或生物分子中观察到的。在本报告中,我将主要介绍我们在自旋电子学领域取得的一些研究进展,具体包括DNA、单链螺旋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的自旋过滤效应和非手性分子体系的自旋过滤效应。
报告人简介:郭爱敏,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4年和2007年在雷竞技官网分别获得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10年在南京大学获得理论物理博士学位。2011-2014年先后在加州州立大学和中科院物理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15年至今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工作。目前主要研究兴趣包括:1. 纳米体系的量子输运理论;2. DNA、蛋白质、纳米管等分子体系的自旋输运理论;3. 低维无序系统的局域化现象和金属-绝缘体转变。已发表37篇SCI论文,包括1篇Physical Review Letters,1篇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和18篇Physical Review。
报告摘要: Highlyuniformandorderednanodotarraysarecrucialforhighperformancequantumoptoelectronicsincludingnewsemiconductorlasersandsinglephotonemitters,andforsynthesizingartificiallatticesofinteractingquasiparticlestowardsquantuminformationprocessingandsimulationofmany-bodyphysics.VanderWaalsheterostructuresof2Dsemiconductorsarenaturallyendowedwithastrictlyorderednanoscalelandscape,i.e.themoirépatternthatlaterallymodulateselectronicandtopographicstructures.Herewefindthesemoiréeffectsrealizesuperstructuresofnanodotconfinementsforlong-livedinterlayerexcitons,whichcanbeeitherelectricallyorstraintunedfromperfectarraysofquantumemitterstoexcitonicsuperlatticeswithgiantspin-orbitcoupling.Besidesthewiderangetuningofemissionwavelength,theelectricfieldcanalsoinvertthespinopticalselectionruleoftheemitterarrays.Whencomplex-hoppingcouplesnanodotsintohoneycombsuperlattices,theexcitonbandsfeatureaDiracnodeandtwoWeylnodes,connectedbyspin-momentumlockedtopologicaledgemodes.Withtheobservedlonglifetimeandspindependentinteraction,thesemoiréexcitonsprovideanexcitingBose-Hubbardsystemwithversatilecontrollabilityforexploringexoticquantumphases.
报告人简介:
俞弘毅,博士,香港大学。200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10年至2015年在香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5后转为研究助理教授。目前主要研究兴趣包括在二维层状半导体中的能谷、自旋物理,以及冷原子和固体核自旋系统的量子态工程与计量。近年来在NaturePhysics、NatureCommun、Phys.Rev.Lett等国际顶尖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多次应邀在包括APSMarchMeeting等国际学术会议上报告工作。
报告摘要: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电荷分离机理是该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报告中,我将展示利用二维电子光谱研究共轭高分子和富勒烯混合物中的电荷分离过程的实验结果。二维电子光谱观测到了电荷分离的不同路径和振动干涉,提供了热电子转移的证据。我们也发现了电荷分离态的空穴和激子的大小相近。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数据处理方法来分析振动波包,并发现电子激发态的振动波包的失相时间在244飞秒左右。这些结果为揭示电荷分离机理提供了重要的细节。在报告的最后,我将展示近期搭建共色和混频多维光谱的结果以及未来研究计划。
报告人简介:宋寅,博士,密歇根大学博士后,多伦多大学化学博士,北京大学化学学士。主要研究方向是发展和搭建新型飞秒多维光谱,包括紫外、可见、近红外和中红外等多种谱段,并将多维光谱应用于研究自然和人工的光电转换体系。希望借此技术突破一些凝聚态中光引发动力学的前沿难题,如相干效应在光电转换中的作用,电子振动耦合,单线态分裂等。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1篇 。被引用近500次,h-index为10。2015年获得多伦多大学Donald J. LeRoy Graduate Prize,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2015-2017年获得美国ICAM博士后奖学金,2017-2019年获得加拿大NSERC博士后奖学金。